夏天的夜晚,灌木丛间、草丛里,有时可以见到一盏盏飞动的小“灯”。如果抓住它一看,发现它不过是一只不显眼的小昆虫:萤火虫。
在农村,如果能抓住许多只萤火虫,把它们关进透明的小玻璃瓶里,就能做成一盏不用电池的活“电灯”。
相传我国古代有位非常用功的读书人,名字叫车胤,家里贫穷买不起灯油,他就抓了许多萤火虫,关在透明的沙布口袋里,晚上用来照明读书。这就是囊萤夜读的故事。
近年来,萤火虫引起许多科学家的兴趣,他们积极研究萤火虫发光的秘密。
萤火虫身体上的光是从什么部位发出来的呢?仔细观察一下可以发现,这个发光的小“灯”位于萤火虫腹部的第六节和第七节之间,那里有一部分特别薄的表皮,薄得简直透明。这层薄膜里面,就是萤火虫的小“灯”———发光器官。萤火虫的发光器官由一小簇特殊的大细胞组成,周围分布着许多小神经和小气管。这些细胞中含有一种奇妙的物质,叫做萤光素。萤火虫呼吸的时候,氧气从小气管进入细胞,和萤光素结合,在另一种物质萤光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发出光来。萤火虫可以通过发光招引异性或向同伴传递信息。遇到敌害时,萤火虫的“灯”光能发出紧急警报。
萤火虫的这种发光本领,使电气工程师们非常羡慕。因为萤火虫的“灯光”消耗的能量极少,发光效率很高,远远超过人类制造的任何一种电灯。如果能仿照萤火虫的发光器官制造电灯,那就可以节省许多电能。可是直到今天,科学家还没有造出这样一盏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