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内卷化的审视与破除路径分析

摘要:教育内卷化是整个学习系统、教育系统发生的一种退化,而其早已波及至教育系统内部,形成了一种无处释放的社会压力与升学焦虑。从教育内部因素、环境因素和就业竞争三方面分析其成因,并从国家、学校、企业以及家庭四个角度提出相应的破除路径,以期去除教育内卷化的弊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育内卷化;审视;破除路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众多学生的首要选择。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求学愿望逐渐从“上学、上大学”转变成“上好大学”,学习压力日益增大,在竞争激烈的同时,教育内卷化逐步形成并影响着教育发展,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如何走出教育内卷化带来的困境,形成一个公平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教育内卷化的内涵及特征

内卷化是指事物既无法维持现状又难以自我更新,只能在内部不断复制和精细化的现象[1]。简单地说,即指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停滞不前且无法转化的境遇。所谓“教育内卷化”则是指由于总体收益锁定(升学率锁定),为获得有限的教育资源,由竞争方式同质化导致同龄段学生、同类型教育机构、同时期家长之间展开激烈而无效的竞争,在个体边际成本增大的情况下,出现边际收益不变甚至下降的情形[2]。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教育内部精细。是指在有限的发展空间与无法实现外延发展的局限下,教育发展不断在内部蔓延且过密发展,形成意义不大的精细化发展结构。因而内卷化是基于限制创造力的状态中一直精细化和复杂化[3],教育内卷化则表现出原地踏步式的发展模式。二是无效增长。由于本质上无内涵式的发展,所以内卷化增长看似上升,实则是非直线增长,无质量的发展导致低效发展甚至无效发展。据此,教育各领域表现出的内卷化使得人们努力的成本提高,但价值增长却不尽人意,投入大回报小以致陷入无尽的困惑与焦虑之中。三是发展模式固定。教育内卷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法进展的高级发展模式,而此模式一旦固定则会形成某种状态并且无法突破,很难走出原有发展道路的窘境,无法打破走回头路的道路依赖,无法实现创新,导致教育内卷化越来越深、越来越重。

二、教育内卷化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内部因素

教育内部因素包括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其不同的竞争压力共同促进了教育内卷化的形成与发展。在教育内卷化裹挟之下,追逐考试成绩成为学习的唯一目标,伴随而来的是学生无形的学习压力,学生被内卷化所钳制,卷入无休止的竞争中,最后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为了在绩点的理性逻辑下获得漂亮的积分和体面的成功,学生内卷于病态的竞争中,分数成为决定未来学校乃至社会阶层的工具[4]。因而促使升学成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导致学校之间的无序竞争,将“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升学率”做到了极致。在减少非高考科目课时,挤压学生休息时间以及拼命刷题提分等方面上做足工作[5],其他学校不愿落后,随之纷纷效仿,素质教育很难有效推进,形成闭环恶性循环,教育的边际效益递减,努力与收获不再是正相关的直线,而是变成发展极慢的曲线。换言之,努力的收获价值大打折扣,但稍有懈怠就会带来极大的损失,致使教育内卷化加重。

(二)环境因素

环境是影响事物发展进程的因素之一。一是社会环境。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社会大环境带来的工作压力与学业压力,导致不“努力”就会被淘汰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出彩的员工和优秀的学生必须加倍付出,但努力的结果变得没有那么理想,而不努力就会掉队。因此,人们落入内在消耗的陷阱,继而影响教育的发展。二是家庭与生活环境。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在教育领域中,家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三方协作共同培育人才下,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尤为强烈,“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家长们的教育理念,“择校热”成为热议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业压力大,另一方面家长紧随其后的学费、补习费、陪读等金钱与时间的输出共同造就了高考压力,让学校、学生和家长都被迫陷入内卷之中。三是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在我国经济发展驱动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其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人们追求高质量的教育,迫切想要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以寻求更好的职业,追求更美好的未来,但事态逐渐趋向内在消耗,个体内卷带动群体内卷,紧张的高考竞争带来教育压力,致使其不断储蓄,从而导致人们越来越焦虑,越来越疲惫。

(三)就业竞争

在人才市场饱和以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就业变得越来越难。在高新技术产业,用人单位选择空间变大,“择优”逐渐成为规则,然而没有那么优秀的普通毕业生被逐步淘汰。在科技的冲击下,劳动力市场慢慢被机器替代,人力劳动力即使少数存在,也变得吃力不讨好。所以,人们把目光瞄准教育,力求在就业前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学生想上好大学以便毕业后找到好工作,为自己在就业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从而不断加剧就业竞争。竞争本身是一件好事,重视大学内学生之间的竞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6]。但是由于教育内卷化引起的恶性竞争与高质量教育发展背道而驰,陷入功利主义的洪流之中。内卷带来的恶性竞争导致了参与者对竞争的误解,竞争成为了一种贬义的斗争,参与者惧怕其对手占据了上风会抢夺并不多的宝贵资源[7]。因而,就业压力也成为了教育内卷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教育内卷化带来的问题

内卷化在教育领域内掀起的浪潮,为教育发展带来了诸多难题和不利的影响,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挑战。

(一)学校、学生、教师竞争压力增大

教育内卷化带来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教育内部,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教育教学正常开展面临极大的挑战。一是加大了学校之间的无序竞争。教育内卷化背景下,升学率成为择校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升学率达不到就会导致生源流失,为了生存以及留住学生,学校的重心就偏向应试教育,打造高考名校成为体现学校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无形中加大了学校之间的无序竞争。二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业焦虑。随着“鸡娃”等热词的不断出现,从侧面反映了教育内卷化背景下学生的生存状态,学生在各方压力下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学业竞争,疲于应对升学焦虑。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被多次提及讨论,也不乏有此原因。教育内卷化带来的学生竞争成为教育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三是加大教师职业压力。教育内卷化背景下,家长渴求孩子考取名校,学校方面更是希望升学得到保障,因而导致教师教学压力较大,教师成为承担这一压力的重要载体。除此之外,教师在面对教学压力的同时,还要应对同行业者的竞争压力,致使其身心疲惫,陷于职业倦怠。教育内卷化极大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正常发展,带来诸多教育问题。

(二)学历竞赛与就业压力增大

教育内卷导致激烈的学历竞争,带来无限的学业压力,从而催生出就业难题。从根本上分析,一是学历竞赛。学历竞赛主要体现在高考压力与其所附带的争上名校等普遍化的社会现象。学生在外部环境影响下,特别是家庭与社会环境,争相考取名校,获得高学历,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这就不免会引发内卷化竞争,促使学生一直在追求高学历,做一些表面努力实则是无用功的挣扎,给教育发展带来阻力,造成忽视技能培养、高校转型困难等问题的出现;单从教育内卷化角度来分析,学生应该找准适合自己定位的专业与大学,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兴趣,不应该随波逐流,被动或主动参与无效的学历内卷。二是就业压力增大。由于教育内卷化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在挑选员工时可选择的范围较大,且很多行业饱和度较高,大部分没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很难脱颖而出,陷入“毕业即失业”的旋涡之中,使得就业压力增大。教育内卷化已经从影响教育正常发展演变为影响就业,其自身发展的不利之处已严重威胁到教育系统的革新升级。

(三)难以实现教育公平,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内卷化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教育的正常发展,迫使教育公平难以实现,人才培养陷入困境。一是难以实现教育公平。保障受教育的权利,实现相对教育公平是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之一。在教育内卷化影响下,教育公平需要公平正义的竞争机制,但这本身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存在,因为学生在相互无效攀比,无止境地追求更多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造成“卷死卷生”怪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教育公平机制的一种破坏。优质的教育公平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为所有人提供适切的教育,使其具有选择未来生活的实质自由[8]。教育公平需要一个公正的环境,学生都有接受教育并且公平竞争的权利,按部就班自由发展,年龄与所学知识匹配,紧紧抓住“适度原则”,而教育内卷化却违背了实现教育相对公平的规律。二是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导致精英人才培养难。这里所说的精英人才与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中的概念是不同的,此处的“精英”是指在科技高速发展时代,科技领域急需的高精尖一流人才。“十四五”期间,中国能否在当前和未来的重点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具备持续性、系统性、自主性的全面突破能力,将成为决定中国能否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前提条件[9]。要攻破“卡脖子”技术难关,必然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然而,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背景下,存在着人才培养量巨大而无法突破质的飞跃的矛盾,而教育内卷化现象的出现又使这一矛盾不断加剧。

四、教育内卷化的破除路径

教育内卷化的产生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破除教育内卷化应从国家、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家庭四方面出发,逐步推进合力破解。

(一)国家:总体调控

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做好破除教育内卷化的工作。一是引领创建学习型社会。教育内卷化致使教育在有限资源内无效率发展,模糊教育本质,教育主体迷失在内卷化乱象里。创建学习型社会,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追求质的发展,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掌握学会生存与发展技能,培养创新人才,开拓眼界,鼓励创新创业,将原地回旋转变为向前发展。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开拓眼界,扩充学识,注重自身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局限于学校学习,跳出教育内卷化的陷阱。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是走出教育内卷化的路径之一,着眼于整体发展、长远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摆脱内卷化。二是完善评价制度,减轻教育负担。国家要用好评价的“指挥棒”,首先,在学校评价上尽量避免使用“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等头衔,以此来保障优质生源的合理分配,将中小学阶段的“择校热”缩减到最小,不片面追求升学率,以此来减轻学校教学的负担。其次,丰富教师评价体系,消除职称评价弊端,有效落实“破五唯”,缓解教师之间的竞争压力,全身心关注教学、关注学生。最后,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破除“唯分数论”“分数之上”等观点,不允许给学生贴诸如“高考状元”等标签,严格把控校外补习机构泛滥乱象,确保“双减”政策有效实施,缓解教育焦虑。三是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潜在缓解教育内卷化带来的社会焦虑,教育内卷化在于内部发展资源有限,导致过密的精细化,内部消耗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人们在激烈竞争中想要抢到最优质的资源,导致了教育内卷化,所以保障教育资金均衡合理分配、扩大资源供给、提资保量是解决教育内卷化的有效策略之一。四是推动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战略性任务[10]。是教育发展的理想,也是教育发展的目标。推动实现教育公平是对教育内卷化的有力冲击,在良性竞争状态下,做到教育起点过程结果的公平,义务教育阶段给孩子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面对选拔性质分流的高考阶段,为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学习平台,强调良性竞争,避免教育内卷化。

(二)学校:合理培养

一是缓解学校竞争压力。学校竞争压力主要包括学生升学压力、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学校之间的无序竞争。首先,要在课业上减轻学生负担,合理减轻学生负担,不提倡学生采用题海战术,过度的习题训练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且与国家的“双减”政策相背离[11]。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考虑升学率,重智而轻德体美劳,要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找到升学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平衡点,为学校减负的同时也为学生和教师减负。最后是学校之间的竞争,由于升学带来的“择校热”,导致校校之间生源的残酷竞争。学校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互助进步,杜绝恶意抹黑、无脑宣传等乱象,共同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一切只为学生,减轻学校的各方面压力,保证教学质量提升。二是培养“又专又通”型人才。培养优质人才是教育的目标,教育一旦陷入发展瓶颈则会殃及人才培养。因此,在探索化解教育内卷化道路上,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教育内卷化的盲区之一在于唯分数论,走出这种误区在于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只是重智育发展,而是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全面发展,个性与共性并存,在专业领域上拥有过硬的知识技能,其他领域上拥有卓越的见识。确立“五育”一体、“五育”融合新的教育理念,彰显育人为本教育观[12]。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人才培养规模增大,保证高标准的质与量并非易事,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五育融合,推进开设综合素质课程,进行综合评价,拒绝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人才技能的多样性,培养“又专又通”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三是强调学生能力培养。随着教育内卷化程度不断加深,在社会环境高压下,就业变相成为学历竞争,但职场上实际工作能力最为重要。技能与知识同等重要,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高等教育理应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研究型大学与职业型大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视培养知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让学生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不盲目卷入内卷化竞争之中,才能有效缓解学生在教育内卷化中的压力。

(三)用人单位:看重能力

一是在选拔人才时多方考量,不唯学历。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人才质量攀升,用人制度也随之发生了明显转变,但在教育内卷化与部分岗位饱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在人才聘用上选择范围变大,其更愿意要高学历员工,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就不免使很多工作能力强但学历不够高的人失去机会,同时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更加艰难。用人单位要认清选用人才标准,学历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进行综合考量,要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选用创新人才,更不能无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保障他们的合法权利。2021年11月2日,人社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旨在要求事业单位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破除唯学历唯名校的用人导向。这是在企业选用人才上的重要部署,也是维护就业公平,看重工作能力与技能人才的举措,是破除教育内卷化的重要路径。二是在评价考核中看重工作能力与业绩,公平竞争。由于就业竞争是教育内卷化兴起的源头之一,所以要求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上不能有所偏颇,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寻求工作能力强的员工。在选拔任用员工时注重能力,一视同仁,同级别员工从最基础做起,所有考核也都按照公平一致标准来执行;转变学历高起点就高的思想,平等待人。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与考核制度,是从源头上破除教育内卷化的重要措施。

(四)家庭:放眼未来

一是重视家庭教育。2021年10月23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彰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终生教育的起点与重要载体,家长不能被成绩所蒙蔽,只要求孩子拼命在校学习或是参加校外学科补习课程,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将家庭教育作用发挥出来,培养孩子优秀品质,不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摒弃功利主义,配合学校教育,给予孩子鼓励与支持,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成人成才的坚强后盾;拒绝将家庭沦为学校附庸,成为学校批改作业的助手。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各司其职,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要彰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来抵制教育内卷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二是去泛精英化教育观念。精英阶层接受的精英教育是由国外兴起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综合素质提升,教育飞速发展,很多家庭渴望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孩子除了去学校接受教育之外,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等。泛精英化教育即指外界(多指普通阶层家庭)盲目地给孩子施加成为“精英”的压力,从而忽视过满则亏的道理。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是不尽相同的,一味地灌输知识,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由教育内卷化引起的泛精英化现象。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入学率在不断上升,但如何提升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重要课题,去泛精英化教育是破除教育内卷化的必经之路。三是让孩子拥有选择权。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发展空间,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尽显个性,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道路,不盲目攀比从众,更不应该将自己的期望过多地附加到孩子身上,要让孩子接受幸福的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开心快乐的,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此外,未来是高科技与人工智能时代,将会带来诸多新兴产业,需要更多新型人才。因此,家长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要有远见,拥有前瞻性的职业观,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权而不是限制他们的发展。从家庭层面出发,从根源上扼制教育内卷化。

五、结束语

教育内卷化是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所表现出的一种现象,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内卷化已深刻影响到教育发展,但随着高考改革、教育评价改革、重视职业教育以及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在强调通识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呼吁下,摆脱内卷,使“卷起来”转化成“动起来”,在审视与反思中找到相应的破除路径,减轻教育发展的无谓负担,实现教育发展繁荣、流动式增长及质量攀升,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朱文辉.学术治理的内卷化:内涵表征、生成机理与破解之道[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6):26—33.

[2]陈友华,苗国.升学锦标赛、教育内卷化与学区分层[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1(3):55—63.

[3]王思然.民办高校学生会组织内卷化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21.

[4]张庆玲,胡建华.大学评价中的“计算主义”倾向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21,37(4):56—65+112.

[5]冒荣.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作为公平的正义[J].江苏高教,2021(8):1—6.

[6]眭依凡.论大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7]苑津山,幸泰杞.“入局与破局”:高校学生内卷参与者的行为逻辑与身心自救[J].高教探索,2021(10):123—128.

[8]李响.可行能力视域下教育公平的意蕴与实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8(4):139—145.

[9]张杰,吴书凤.“十四五”时期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障碍与突破路径分析[J].人文杂志,2021(1):9—19.

[10]胡小勇,曹宇星,宋宇,陈孝然,李婉怡.“三个课堂”促进新时代教育公平发展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10):1—7.

[11]杨志明,吴仪.“双减”背景下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看习题训练[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1(9):3—8+64.[12]颜叶芳.德智体美劳“五育”:从分裂到融合[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作者:何悦 刘瑞儒 单位: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延安大学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教学研究所

—— 完 ——
相关推荐
评论

立 为 非 似

中 谁 昨 此

宵 风 夜 星

。 露 , 辰

文章点击榜

细 无 轻 自

如 边 似 在

愁 丝 梦 飞

。 雨 ,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