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积累(对比+例句记忆)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例句①:上海以创新之源驱动产业跃升,江苏以产业之基激活创新活力,两地特点不同,却殊途同归,科技创新“能量”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
  • 例句②:两条路径殊途同归,均服务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 例句③:楚文化是长江流域的文化,中原文化是黄河流域的文化,二者交汇融合,殊途同归,都是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不分轩轾: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谓不分高低上下。也比喻对待对象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例句①:《大江东去》仅仅从站位、立意、时代感等方面就在网络小说中脱颖而出,与传统的“纸质文学”不分轩轾,其获奖自然在情理之中。
  • 例句②:有人认为《黄鹤楼》与《凤凰台》不分轩轾,难分高下。
  • 例句③: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

伯仲之间: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不分上下,难分高低优劣。

  • 例句①:高手对决,实力在伯仲之间;新手辈出,赛场瞬息万变。
  • 例句②:诗歌一开篇先将蓝田玉和荆山玉作比较,认为二者在伯仲之间,相差无几。
  • 例句③:在国际油气市场上,欧洲、美国基准价格的市场影响力基本上在伯仲之间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 例句①: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数学,同以几何为代表的古希腊数学各有千秋,有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交相辉映。
  • 例句②:世间万物,各有千秋,不必慨叹自己的不足,应发挥自己的长处。
  • 例句③: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

不爽毫厘:同“毫厘不爽”。毫:细毛,形容小;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 例句①:针灸治疗干眼症,眼窝处的“睛明穴”离眼球不过两毫米,此穴需用0.20mm×7mm无菌毫针浅刺,深则伤眼、浅则无功。杨威医生轻巧两针,不爽毫厘
  • 例句②:许多文人学者认定酉(yǒu)阳“桃花源”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爽毫厘
  • 例句③:只要有清醒的认识、强烈的决心,并诉诸笃实有效的行动,回报就会如期而至,不爽毫厘

如出一辙: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事情、言论或行动非常相似。(并非只能用于形容两件事)

  • 例句①:既然密封试卷对“高考”如此之公平,范仲淹、苏颂等又为什么反对呢?他们的观点如出一辙,那就是“高考”试卷密封只看试卷优劣,不看平时德才。
  • 例句②:蜜蜂把自己的蜂巢建成正六边形的小格子,每一格都如出一辙
  • 例句③:索尔仁尼琴的终极关怀,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如出一辙,他们共同勾勒出俄罗斯文学的近现代画卷。

不分畛(zhěn)域: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 例句①:侨乡人民长年如此不分畛域地善待先侨遗骸,对于那些客死异乡、企盼魂归故里的华侨先人来说,是一种安慰!
  • 例句②:诸如技术扩散、语言传播、思想文化交流、移民迁徙,乃至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冲突和矛盾,这些“都有利于世界历史之终将进入不分畛域的整体的发展”。
  • 例句③:艺术在最高层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我们对生命的礼赞,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求,也是永无止境、亘古常新的。

 

 

 

只言片语: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 例句①:在这方面没有留下详细、可靠的记载,今天的研究只能根据古人的只言片语来分析推断。
  • 例句②:我们总能从先贤的成长中更加了解人性,从他们所留下的只言片语中寻到人生的真谛。
  • 例句③:读原著、学原文,关键是全面系统、联系实际,不能只言片语、零敲碎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 例句①:一些谣言从公开发布的政策信息中摘取碎片,或移花接木,或断章取义,或歪曲解读,传递错误信息。
  • 例句②:大量的商业新媒体为争取流量,无视《著作权法》规定,奉行“拿来主义”,实行“变相洗稿”,甚至“改头换面”,“标题党”断章取义,严重侵犯新闻工作者的版权,扰乱了舆论生态环境。
  • 例句③:只有营造一个理性客观的舆论生态,保证政策不被断章取义、不被曲解引申,才是对公众负责。

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 例句①:大学生在认识和理解现实时容易产生一叶障目的问题,对事物的复杂性、困难的艰巨性认识不够。因此,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丰富、复杂、生动的社会大课堂。
  • 例句②:以系统观念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洞若观火、见微知著,不能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例句③:网络的清风正气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商家作为广告主,应当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切勿被流量“一叶障目”。

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 例句①:文学不是用单纯的社会学方法便可以一览无余的,就像心灵不能用此时此刻或彼时彼刻的一孔之见来一概而论。
  • 例句②:从如果只局限在就事论事,写到的历史、所观察的时代永远是我们的一孔之见
  • 例句③:这需要艺术创作注重提升站位的高度,扩大审美观照的视野,保持价值导向的定力,而不是局限于一隅之地、一孔之见,更不能人云亦云、迷失方向。

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侧重“微”、“著”:通过“细节”或“细小的迹象”,了解到“整体”或“更多”。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一叶”“知秋”,带有很强的规律性,侧重根据规律去推断。

  • 例句①:一本好的社会学著作,应该做到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琐屑的生活细节见微知著
  • 例句②:针对近期重大涉险事故暴露出的问题隐患,加强风险研判,以一叶知秋的敏锐深入剖析问题,不断延长安全生产周期。
  • 例句③:各级干部应不断提升“见微知著”的洞察力、“一叶知秋”的预判力、“一招制胜”的应变力,全力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 例句④:应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提升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的敏感性,不断增强风险识别、研判和应对能力。

盲人摸象:典故:传说几个瞎子摸一只大象,摸到腿的说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身躯的说大象像一堵墙,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像一条蛇,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后比喻以偏概全,而未能洞明真相。

  • 例句①:历史研究的任务,不仅在于弄清每一件具体史实的原貌,更在于揭示隐藏在历史现象背后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忽视微观研究的宏观研究,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忽视宏观研究的微观研究,又成了盲人摸象,同样难以揭示历史演进的奥秘。
  • 例句②:如果仅凭蜻蜓点水式的观感,作出以偏概全的判断,就容易盲人摸象、一叶障目,就难以读懂真实而鲜活的农村,甚至陷入悲观悲情的泥潭。
  • 例句③: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发展,否则往往会出现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问题。

夏虫不可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常与“井蛙不可语海”连用)

  • 例句①:夏虫不可语冰,和对中医了解不深的人们谈论这些事情是找不到共鸣的。
  • 例句②:大国之大,在于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夏虫不可语冰”,那些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如何能体会中国文化所独具的强大韧性、粗粝质感?所有的侮辱指责都不过是狂犬吠日,不值一驳,徒惹嗤笑!狂犬吠日: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
  • 例句③:古语说:“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由于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知识体系、语言使用习惯等,群体内的人们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

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非常纯熟的境地。

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指连一个字也不认得,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

  • 例句①:达成“专一行”的成就,靠的是日复一日对专业技能的细心钻研,从简单掌握转而游刃有余,再从驾轻就熟实现目无全牛
  • 例句②: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能让油滴沥过钱眼而钱不湿;庄子笔下的庖丁,能够目无全牛而游刃有余。每次读到这些民间典故,无不对这些“绝活”赞叹不已。
  • 例句③:戏曲风行的千百年里,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
  • 例句④:祖母目不识丁,但讲故事绘声绘色。

 

 

虚与委(wēi)蛇(yí):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

  • 例句①:全社会应努力培养正向的社交风气,要倡导真诚而非虚与委蛇
  • 例句②:是辛勤耕耘还是靠天吃饭,是动真碰硬还是虚与委蛇,决定了事业成败,也影响着政治生态。
  • 例句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不能虚与委蛇、敷衍了事,也不能单纯为实现阶段目标,搞大干快上、一哄而上。

 

 

恒河沙数:恒河:南亚的大河。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多到无法计算。

  • 例句①:人脑结构极其复杂,包含的神经元和突触数量如恒河沙数
  • 例句②:人生在世,喜欢的东西恒河沙数,到手的东西却寥若晨星。
  • 例句③:在浩渺的宇宙中,我们只是恒河沙数般的小星。然而,我们以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献出光热,同样可以汇聚起一条灿烂的星河。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彩的景象。

  • 例句①:青色文化洋洋大观,繁复至极,但沿着牛顿的光谱学说看过去,青光的波长在425至445纳米之间,仅仅20纳米而已,又显得微乎其微了。
  • 例句②:唐宋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诗词作品汗牛充栋、洋洋大观
  • 例句③:礼制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从《周礼》等著作可以推知礼制的洋洋大观

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 例句①:研究近现代史的人,常觉史料汗牛充栋,但真到了论证具体问题时,立刻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
  • 例句②:青年穿过阁楼,目之所及皆是陈列得整整齐齐的古籍,汗牛充栋、蔚为壮观。
  • 例句③:编辑是一门发现的艺术。在茫茫人海中发现好作者,在汗牛充栋的稿件中发现好作品,在众声喧哗中发现新的审美元素和新的思想火花,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

九牛一毛:许多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 例句①:原创维权案件中,赔偿金额较之侵权者获得的巨大收益来说基本是九牛一毛
  • 例句②:与全年减税总额相比,这两家企业的减免税额加起来虽然九牛一毛,但对重视创新、重视绿色发展的企业而言,减免的税额能帮它们解决很多问题。
  • 例句③:这种捕鱼方式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小打小闹,对于整个江河湖泽蕴藏的鱼类资源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绝不会有破坏生态之虞。

千丝万缕:千根丝,万根线。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比喻彼此间的关系密切,错综复杂,或感情、思绪纷繁。(偏重于形容彼此之间的关系)

千头万绪: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形容事情头绪繁多;不易理清)

  • 例句①:自然界的各种物种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编织着错综复杂的生物链条。
  • 例句②:宇宙中暗物质的空间分布可以再现观测到的星系分布,暗示了星系和暗物质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 例句③:基层既是个大熔炉,也是个考验场。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治理工作难度很大。
  • 例句④: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是中国独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解决这一问题千头万绪,且无法毕其功于一役。

 

 

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侧重“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鱼龙混杂:比喻好的和坏的混在一起,常指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也可指行业乱象,好的坏的都有。(仅表“好坏都有”)

  • 例句①: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鱼目混珠
  • 例句②:假货仿冒品残次品鱼目混珠,随之而来是一些消费者维权困难。
  • 例句③:我国并没有强制家具认证规定,国内也尚未颁布环保家具认证标准,现在国内市面上的认证机构鱼龙混杂,环保标识五花八门。
  • 例句④:或许是信息过于鱼龙混杂,又或许是互联网已经不能满足她对汲取中国相关知识的渴望,她觉得还是要自己亲眼去看一看,亲耳去听一听。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 例句①:电视剧里过多使用旁白,常常成为一部剧的槽点。本来是推动剧情吊胃口的锦上添花,却最终变成了倒胃口的画蛇添足
  • 例句②:整理讲话稿时,为了达到“工整”的效果,非要在另外几个部分也刻意加上几个生造的比喻,实际并不贴切,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
  • 例句③:这些看似加码的情节设置,究竟是在类型叙事层面上升级了这个故事,还是画蛇添足、伤害了故事本身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 例句①:去粗取精,激浊扬清,这是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主要路径。
  • 例句②:正能量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它能汇聚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力量,激浊扬清、催人前行。
  • 例句③:注意保护那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对那些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要及时予以澄清,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紧张的连脸色都变了。

  • 例句①:如果人类能够完全掌握基因编辑技术,面对许多疾病,将不再谈虎色变
  • 例句②:对危险废物的管理,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谈虎色变。在回收得当的情况下,危险废物是可以“转危为安”甚至变废为宝的。
  • 例句③: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活动更加隐蔽和剧烈。对此,我们既不能谈虎色变、裹足不前,又不能置若罔闻、大而化之。搞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既要有敢于斗争的魄力和勇气,又要有善于斗争的艺术和能力。

 

 

慎终追远:终:父母之丧。远: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 例句①:把南湖红船与“梦想起航”和“党的根脉”连在一起,既是对慎终追远、寻根祭祖的文化道统的继承,又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固本培元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例句②:慎终追远,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怀,对自然,对人文,我们敬畏,我们景仰。
  • 例句③:要增强忧患意识、慎终追远,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 例句①:真正伟大的历史人物,他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和意义,绝不是他所处的时代能够局限的,一定可以超越他所在的那个具体的时代和具体的生存环境,超越时空,焕发出历久弥新的永恒的价值。
  • 例句②:真正的经典电影无论什么时代的人看,都不会觉得过时。而支撑其长盛不衰的“戏核”,一定是历久弥新的思想。
  • 例句③: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

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 例句①:我们应下定决心,真正清除我们经济领域中的一切尘埃,革故鼎新,疏通经济发展中的经络,打造经济发展新模板,让中国经济恢复健康,焕发生机活力。
  • 例句②:春秋时期管仲改革、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都用事实表明,只有革故鼎新、不断前进才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 例句③:他的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一种善于创造性思维、善于打开新局面的锐气。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 例句①: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 例句②:“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哲学的进步实则是哲人学术与智慧的不断推陈出新
  • 例句③:新媒体时代视觉主义的审美趣味极大地启发了传统戏曲美育内容的更新,推动传统戏曲从文本、音乐、表演和舞美各方面推陈出新,大大拓宽了审美视野。

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安于现状,不求改善。又做故步自封。

  • 例句①: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对别国现代化模式的简单照搬,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拓展世界眼光,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始终保持内在动力和活力。
  • 例句②:我国有很庞大的老年群体,但他们却因为科技的发展,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举步维艰。不是他们固步自封,不想接触新事物,而是一辈子的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 例句③: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与民主和科学精神紧密联系,追求发展进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付诸行动,以“直接行动”投入反帝运动。

萧规曹随: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的大臣。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宰相,仍照章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感情色彩可中性、可贬义,随语境变化而变化)

  • 例句①:乡村振兴不是一个墨守成规、萧规曹随的振兴,而是各显神通、百花齐放的振兴。
  • 例句②:一个国家数学的真正兴起,不在于“萧规曹随”,跟着其他国家的学者做修补工作,而在于自己走出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
  • 例句③:拜登政府在维护太空霸权,谋求太空武器化、战场化上萧规曹随、一脉相承。

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一切事物中。后泛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 例句①: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各种思想呈现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似乎没有什么思想观念可以一以贯之
  • 例句②:从八项规定到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研究同样的内容并进一步深化细化,释放出一以贯之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的鲜明信号。
  • 例句③:学者以学问立身,并不在于涉猎的学科领域多少,通晓的术语概念多少,而是看其是否具有稳定的价值系统,立言立行是否具有一以贯之的价值标准。

朝令夕改: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 例句①: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
  • 例句②:有的单位为早出成绩,挖空心思搞“短平快”的形象工程,大搞花拳绣腿,导致政策朝令夕改,基层干部无所适从。
  • 例句③: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避免出现朝令夕改等现象,保持方向不动摇,保持定力不松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侧重强调“没做事”,或强调“其结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做事了,侧重强调做事的过程中不联系实际)

  • 例句①:这种爱国主义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付诸行动,以“直接行动”投入反帝运动。
  • 例句②:脱离国情和实际的立法,即使搞出来,也只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解决不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 例句③:“广州精神”不是文人闭门造车写出来的,它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是上千年文化、历史精髓的传承。
  • 例句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当代中国建筑不能闭门造车,远离当下普通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 例句①:“工匠精神”日渐成为热点话题,但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平常的工作实践中。
  • 例句②:舒适的办公室里闻不到演训场的硝烟味,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其结果只能是吃败仗。
  • 例句③:《中国诗词大会》不坐而论道,采用了紧张刺激的追逐赛、争霸赛等多维度比赛形式,摆脱了说教意味,把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

食古不化: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

  • 例句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当代中国建筑不能食古不化,简单套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风格。
  • 例句②: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搞全盘接受、食古不化
  • 例句③:如果把弘扬传统文化理解成着古代服装,一齐行跪拜礼,这就不是让人哭笑不得,而是令人欲哭无泪了。凡此种种,都是食古不化的典型表现。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 例句①:单独看原始数据,报纸似乎的确已经呈现出绝症缠身、日薄西山之势。
  • 例句②:李白的旷世才情,让人倾慕;而他的人生沉浮,则见证了大唐江山的风雨飘摇和日薄西山
  • 例句③:有的高龄老人或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常有消极心理,认为自己的生命进入了尾声,有一种日薄西山、人生迟暮的惆怅感。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 例句①:倘若总是害怕今日玫瑰的荆刺,困厄于等待综合征,那么再美好的事物也会成为明日黄花,即便拥有再丰富的选择,也终将悲叹“过尽千帆皆不是”。
  • 例句②:过去再成功的实践经验都可能成为明日黄花,再厚实的知识老本都会很快坐吃山空。要实现人生价值,惟有学而不厌、奋力开新。
  • 例句③:纸质书信,已是明日黄花。然而各人用富有个性的字体写出来的这些书信,面字如人,充满温馨,泛黄而不褪色。

 

 

郑人买履:指照搬条文,不考虑客观实际的教条做法。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例句①:就规划而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式的呆板僵化,或大包大揽、事无巨细地进行微观管理,都必然束缚市场本身活力。
  • 例句②:复工复产要设指标,但不能唯指标。否则,就成了寓言中的“郑人买履”——非要用已测出的尺码,也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合不合适。
  • 例句③: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坚决不让“墨守成规”、“郑人买履”的行为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也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 例句①:要解决实际问题,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 例句②: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事求是,分析变和不变,与时俱进,审视我们的理论,该坚持的坚持,该调整的调整,该创新的创新,绝不能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 例句③:如果继续用传统的观念来看待和分析问题,继续用高速增长阶段的逻辑来解读经济指标和经济数据,无异于“刻舟求剑”。

照猫画虎:照着猫画虎。比喻只是从形式上模仿,依样画葫芦,实际上并不理解。

  • 例句①:中医传承,不是让学生盲目模仿老师、照猫画虎,而是不断超越、守正创新。
  • 例句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现成模板可循,一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套的做法都无济于事,只有独立自主、开拓创新,只有矢志不渝走自己的道路,才能确保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例句③:创作不是照猫画虎,把见过的东西如实写出来。创作要有想象、联想或幻想,要把活生生的人物放在具体的天地和环境中去思想和行动。

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 例句①:只要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宪法和法律就能得到彻底的贯彻和实施。而搞所谓的宪政,则只能是缘木求鱼
  • 例句②: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为此,需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例句③:阿道司•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描绘了2532年一个依赖生殖技术的人类社会。在那里,人文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拜物教”越来越兴盛:认为医学可以解决一切病痛,科技可以弥补人文的鸿沟。事实上,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 例句①:茶叶适度包装有利于品牌塑造和商品销售,但过度包装则会带来多重负面影响。买椟还珠式的包装与茶文化尚俭的意蕴背道而驰,与绿色低碳的新发展理念格格不入。
  • 例句②:国学如果停留在如此浅层次的形式复古,无异于买椟还珠,甚至会把国学弄成与现代文明相对抗的姿态,凡事不问好坏对错,一切以东西古今划界。
  • 例句③:如果简单地将民主与选票画等号,甚至认为只有“票选民主”才是真民主,而罔顾人民能否有意义地行使和实现当家作主权利,那无疑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形容不在意。

  • 例句①:对这一现象,哲学家班达不以为然,认为知识分子假借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阶级斗争背叛了知识分子的价值理想。(“不以为然”置于此处,表达对前文观点的否定)
  • 例句②: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不以为意”置于此处,表示不在意、不重视的态度)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不予理睬。

  • 例句①:新闻工作一方面不能抱残守缺,不思改革,对于各种呼声置若罔闻;另一方面又不能人云亦云,不加辨别地跟着各种思潮跑,没有一个界限。
  • 例句②:尽管党中央三令五申,仍有些人置若罔闻、顶风违纪。
  • 例句③:要着力整治对影响供电质量问题置若罔闻、在业扩报装过程吃拿卡要、在处理故障报修过程态度不好的“三害行为”。

 

 

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 例句①:文艺要赢得人民认可,花拳绣腿不行,投机取巧不行,沽名钓誉不行,自我炒作更不行。
  • 例句②: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把工作做实,不做沽名钓誉的假把式。
  • 例句③:有的人高居“庙堂”,饱食终日,无所作为,留下的是一片苍白。有的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留下的是作秀形象。

 

 

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可用于形容作战策略、竞争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 例句①:敌人远途奔袭,我方以逸待劳
  • 例句②:中国队首轮与澳大利亚队比赛后,以逸待劳,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战第2轮的对手。
  • 例句③:要科学研判和认知本地近年来实施系列治理工程的治霾成效,既不能一改了之、高枕无忧,也不能以逸待劳、止步不前,特别是对“气代煤”之后产生的氮氧化物污染问题,更要精细分析、深度治理、务求实效。

 

 

昙花一现:比喻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可搭配范围不仅限于“美好的事物”,符合成语表意的语境均可使用)

  • 例句①:回望光伏行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些在国内甚至全球领先的光伏巨头企业在经历了昙花一现的风光后,纷纷跌下“神坛”。
  • 例句②:当下一系列重大纪念活动为革命历史题材剧提供了创作契机,但有些创作者只是迎合活动而草就,使得剧目昙花一现,不能成为保留剧目。
  • 例句③:一个现实是,受普通大众欢迎的产品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在市场上更长久地立足。很多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昙花一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忽悠了消费者一把,最后无影无踪。

雪泥鸿爪(zhǎo):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也指人生际遇不定,踪迹无常。

  • 例句①:林村的传统文化正面临失传的危机,他选择用文字记录林村文化发展的雪泥鸿爪
  • 例句②:在古代,官员的读书是持续性的现象,“致仕”时一般也要“刻部稿”,期盼给后代留下一点雪泥鸿爪(致仕:退休;刻部稿:出本书)
  • 例句③:世事沧桑,悲欢离合,一切都非常可贵,我来不及叙说,我只能借这几片纸,星星点点地勾画那散落在湖畔的、尚可依稀辨认的雪泥鸿爪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 例句①:每当两军开战,夹在中间的城镇首当其冲,遭受双方炮火猛烈轰击。
  • 例句②:“病从口入”,饮食习惯不良时首当其冲的正是肠道健康。不洁饮食、隔夜菜可能含高浓度致病菌,易引起肠道感染。
  • 例句③:时至今日,胁迫外交更是美国外交政策工具箱中的标配,为实现一己私利,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的遏制打压都被用来在全球搞胁迫外交,世界各国深受其害,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连其盟友伙伴也难幸免。

 

 

无往不利:无论到什么地方或干什么事情,一切顺畅通利。指处处行得通,办得好。

  • 例句①:我们必须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未雨绸缪,锻造我军无往不利的“电磁利剑”,将开启未来战争胜利之门的“锁钥”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 例句②:理性的力量是坚实的,但从传播角度讲不是无往不利的;相比而言,感性话语则在传播力上天然具有易于走入人心的“共情”优势。
  • 例句③: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无远弗届: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

  • 例句①:传播技术是把双刃剑。如果说真实信息的传递早已能做到无远弗届,不实信息特别是谣言的扩散也前所未有的便利。
  • 例句②:在信息化无远弗届的今天,信息技术正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例句③:网络无远弗届,却不可肆意妄为。网民表达关切,绝不能以揭露隐私、侵害权益为前提。

 

 

钟灵毓秀: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 例句①:云南在西、巴蜀在北,贵州有着说不尽的历史。这片西南中国的广袤土地,呈现了华夏山河的钟灵毓秀、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风云际会、记录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激荡。
  • 例句②:古人说“江山也要伟人扶”,其实山川之钟灵毓秀不一定非要名人点缀,那“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草木花卉,才让我们萦系(记挂,牵挂),他们是山里的精灵。
  • 例句③:五千年文明看河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古人类从这里发源、古文明从这里萌芽、古中国由这里崛起,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而灿烂的文化。河南以其蔚为壮观的文化场景、钟灵毓秀的文化底蕴、寓意深刻的文化宝藏著称于世,影响深远。

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雕刻出来的。形容事物之神奇巧妙,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鬼斧神工”是一个带有夸张色彩的比拟化词语。搭配谁,即将谁比作鬼神。多搭配大自然,形容自然造物之神奇;也可搭配人工,形容人工技艺的精巧。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只能用于形容人工事物)

  • 例句①:孔雀蜘蛛的体型非常小,只有4毫米到5毫米。不过,就是这样小的身躯,也能靠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吸引人们的注意。
  • 例句②:湿地的自然景观是湿地自然而然、自足自得的自然之性的彰显,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自然生态平衡之美。
  • 例句③:康百万庄园中那些巧夺天工、别具特色的石雕、木雕、砖雕装饰,成为院中一景。
  • 例句④:在这一点上,足见早期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设计。

浑然天成:(1)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2)形容技艺、艺术作品(诗文结构、书法作品、画作等)完美自然,流畅自然。(2)形容技艺、艺术作品(诗文结构、书法作品、画作等)完美自然,流畅自然。

  • 例句①:婺源的美,在于自然质朴,浑然天成,不刻意,不造作。(自然形成的整体)
  • 例句②:在配乐上,我们结合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来烘托意境,与诗歌的诵读达到了浑然天成的效果。(艺术作品)
  • 例句③:整幅画面人景交融,浑然天成,营造了一种清凉悠远的审美境界。(艺术作品)
  • 例句④:这一招一式浑然天成,竟没有一丝的破绽。(技艺)
  • 例句⑤:她们的美,虽说各有千秋,一颦一笑却带着同样一股如今少见的灵动,略施粉黛,清丽脱俗的气质浑然天成,眼波流转,让人一见难忘。(气质)

与生俱来:不依靠后天培养和教育,从一出生就拥有的特性或行为。

  • 例句①:人类的语言虽然非常复杂,但是人却不需要通过刻意的学习便能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仿佛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
  • 例句②:辞书的“互联网基因”,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对于网络阅读,人们常常有“碎片化”的忧虑,而辞书恰是由众多“碎片化”的条目组成的,并且也是供人们“碎片化”检索使用的。
  • 例句③:我实在想象不出,一棵树苗如何在与生俱来的缺陷中,忍受孤独寂寞,于绝境里完成自我生长,抵达雍容华盖般的胜境。

得天独厚: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可指所处的环境、拥有的资源特别好,也可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

  • 例句①:青藏高原的特殊生物环境和生物资源,为我国科学家开展原创性的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例句②: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使得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内需市场和分工体系。
  • 例句③:小明的乐感很强,有学习音乐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指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 例句①:对于《论语》这样的经典,要逐字逐句地去研读,探求其中的微言大义,最好是朗读甚至背诵出来,不断咀嚼品味,反复加以谛思。
  • 例句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微言大义,无不渗透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吸收和运用。
  • 例句③:在微时代、微空间里,既可以微言大义,也可能危言耸听,这需要我们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防微杜渐: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头。指在不良的事物刚刚露出苗头时,就加以制止和杜绝,不让它发展下去。

  • 例句①:公共生活中的某些失范行为和无序现象若得不到及时治理,就可能会产生反面的示范效应。很多国家的法律在公共场所禁烟、维护环境卫生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且有效执行,正是为了防微杜渐,在微小的失范和无序积累前就加以制止。
  • 例句②: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是对干部的真正关心爱护,因为“出汗”比出事好,“扯袖子”比戴铐子好,把权力关进笼子比把人关进监狱好。
  • 例句③:各级党委纪委不断加深对由风及腐、风腐一体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严防“小恶”演变成“大恶”,收到了关口前移、防微杜渐的良好效果。

星火燎原: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

  • 例句①:放眼广袤大地,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勾勒出我们党星火燎原的漫漫征途。
  • 例句②:近年来,像台盘村这样火爆的体育赛事,其实早已在全国多处出现,呈星火燎原、遍地开花之势。
  • 例句③:创建示范村、建设整治村,以点串线,连线成片,以星火燎原之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带动更多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跃迁。

急如星火: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 例句①:落地,出舱,集合,整装。人民军队风雨兼程、急如星火的脚步,在荆楚大地上敲击出一个个振奋人心的音符。
  • 例句②:如果是成年人被报失踪,特别是精神正常的成年人,处理的过程不会这般急如星火
  • 例句③:上面来任务时急如星火、全员上阵。可等正常休年假打报告时,却总是被告知单位人手紧张,克服克服,缓缓再说。

 

 

与虎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本作“与狐谋皮”。比喻所谋之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决不可能成功。后也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

  • 例句①:毫无疑问,网络世界也需要技术伦理。但是面对居心叵测的黑客,伦理层面只能是与虎谋皮。因此,唯有主动出击,排查风险,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 例句②:有人说,科技公司是吃数据饭的,与它们讨论数据隐私的保护是与虎谋皮
  • 例句③:军事行动导致人道主义危机源于美国的霸权思维,期待霸权主义国家去捍卫他国人权无异于与虎谋皮

 

 

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

  • 例句①:曹雪芹通过贾府的衣食住行把钟鸣鼎食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
  • 例句②:历经千年沧桑,觥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翩,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 例句③:从望族的钟鸣鼎食至最平实的粥饭光景,从风雅绮丽的《独钓江雪》到铿锵有声的《梳洗望黄河》,可以看到少年的成长,也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淬炼中,愈加坚韧与恢宏。

寅(yín)吃卯(mǎo)粮: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指预先支用,不顾以后;也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 例句①: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 例句②:适当负债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前提是“适当”。负债率过高,就意味着寅吃卯粮,对未来的过度透支,也暗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 例句③:严控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分阶段明确规划期内增量空间使用规模,避免“寅吃卯粮”。

 

 

一无是处: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比喻一个人或物没有一点用处。

无所作为:作为:作出成绩。没有做出任何成绩。可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或进取精神。

  • 例句①:短视频并非洪水猛兽,当代未成年人对短视频的偏好也未必一无是处。面对短视频的负面影响,教育者要牢记“堵不如疏”的道理,避免矫枉过正。
  • 例句②: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
  • 例句③: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敢作为,而是奋发有为、以稳促进。
  • 例句④: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纯美的灵魂对待生活与人生。

 

 

莫衷一是:指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 例句①:众说纷纭的喧嚣,莫衷一是的纷争,很容易扰乱社会正能量的风向标,使人们陷入道德的迷茫、精神的迷失。
  • 例句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 例句③:形式主义人人喊打,但到底形式主义是什么、怎样克服形式主义,一些人却莫衷一是

 

 

叶公好龙:典故: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后以“叶公好龙”讽刺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叶公式人物。比喻表面或口头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甚至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还会惧怕它,反对它。

  • 例句①:如果在抓法治建设上喊口号、练虚功、摆花架,只是叶公好龙,并不真抓实干,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什么大危害,一旦问题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 例句②:以践促悟、践悟合一,方能有所成。学习、思考之目的,不是叶公好龙、纸上谈兵,而是要躬身力行。
  • 例句③:只有由表及里、追根溯源,才能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才是真正的热爱。盲从追捧,只能是“叶公好龙”。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并非只能用于消极的语境,只要符合成语表意的语境,均可使用)

  • 例句①:生鲜品线下销售渠道的优势是直观,消费者可以现场挑选和检查质量,这种面对面的交易也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
  • 例句②:在西班牙,“慢食”一直是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饮食观念。与“慢食”一脉相承的是西班牙人“慢生活”的态度:在西班牙南部最为炎热的地方,小店业主都会在14点到17点关门,那是他们雷都打不动的午休时段。
  • 例句③:改进作风涉及习俗、文化、制度、利益等方方面面,本身就是一场攻坚战。无论是克服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是打破思维定势、疗治沉疴顽疾,都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 例句①:中国的全面小康,犹如一幅前后相续的长卷,有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有气壮山河的建设浪潮,有波澜壮阔的改革探索,也有拥抱世界的开放襟怀。
  • 例句②:回顾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筚路蓝缕、顽强拼搏,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才有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
  • 例句③:品牌建设至关重要,品牌发展牵动人心。以更宽阔的视野来看,这一路中国品牌建设从筚路蓝缕到破茧成蝶的蜕变,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随模仿到独立创新的跨越成长之路。

目不窥园:典故: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 例句①: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目不窥园,后世传为佳话。
  • 例句②:闻一多先生向古代典籍钻探,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 例句③:我在读博的几年里“目不窥园”,没有游览过南京的任何名胜古迹,但我心里明白自己身处六朝古都,古代的骚人墨客曾在这里写下无数的锦章绣句。

孜孜矻矻:形容勤勉不懈怠的样子。

  • 例句①:从跋山涉水的采访,到通宵达旦的成稿,再到孜孜矻矻的打磨,对每位写作者而言,锤炼一篇佳作都不是件易事。
  • 例句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百多年来孜孜矻矻于现代化实践的伟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 例句③:这世上哪有什么旷世奇才、天赋异禀,唯有孜孜矻矻,拼尽全力,方能百炼成钢。

栉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也可用于形象化表达的语境中。

  • 例句①: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以钉钉子精神啃下硬骨头,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 例句②:百年栉风沐雨、淬火成钢,特别是新时代十年革命性锻造,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
  • 例句③:栉风沐雨六百余年,南京明城墙至今仍然雄伟坚固。

胼pián手胝zhī足:胼、胝:老茧。手脚上磨出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 例句①:回望激荡百年史,即使在风雨如磐的年代和艰苦卓绝的日子里,中国人不曾忘却振兴中华。我们胼手胝足努力,夜以继日劳动,谦虚而执着地学习,用肩扛手提,用辛勤汗水建设起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巨厦。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书写着唯勤劳、勤奋、勤俭才能造就的人间奇迹。
  • 例句②:无论时代的风向如何变幻,这一家人始终克勤克俭,胼手胝足、一砖一瓦搭建明天的生活。
  • 例句③: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胼手胝足的劳动,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守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据说孔子晚年爱读《周易》,因翻动次数多,使穿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几次。后比喻读书勤奋。

  • 例句①:各级干部应加强理论修养,肯下韦编三绝的真功夫、凿壁偷光的苦功夫、磨穿铁砚的慢功夫,真正掌握理论精髓、获取真理力量。
  • 例句②:孔子被后人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祖师,但他自己的志向却是传承前代文化,以韦编三绝的精神从事古代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 例句③:揣着高等学府的文凭而进入这个没有门槛的地产中介行业,曾经刺股悬梁、韦编三绝寒窗十几载才考上的重点大学感觉像是白读了。

一曝(pù)十寒:曝: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 例句①:万事从来贵有恒,成事不足毁于躁。要想干成一件事,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坚持不懈;不能一曝十寒,而是要有始有终;不能遇难则退,而是要百折不挠。
  • 例句②:移风易俗最忌一曝十寒、三心二意,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 例句③:近代科学的这种复杂性,需要长期不断的研究。一曝十寒是不可能有成就的。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耳闻则诵: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 例句①:荣宝斋的字画、亨得利的钟表、月盛斋的酱肉、张一元的茶叶、十八街的麻花、狗不理的包子……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构成了人们对悠悠岁月的珍贵记忆。
  • 例句②:我们希望记忆中的歌声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还有不断诞生的新曲目。
  • 例句③:此人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实乃旷世奇才。

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形容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 例句①:这种感人的力量源于细节的真实,而真实的力量源于作家多年行走高原、深入边防部队、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
  • 例句②:身在大学校园的学子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子,耳闻目睹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区域之间不同乡村的鲜明对比,能深刻感受家乡亟须改变和发展的紧迫性。
  • 例句③:或许因为耳濡目染,孩提时的小刘便对乐器演奏显现出很高的天赋。
  • 例句④:环境熏陶是该市少年军校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威风凛凛的仿真坦克、展翅欲飞的模型战机,成为这些学校校内布展的“标配”。耳濡目染中,不少孩子心中种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

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 例句①:美好的诗句总是令人深深感叹、言已尽而意无穷,仿佛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 例句②: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对科举考试落伍保守的批评不绝于耳,兴办新式学堂的实践也逐步推进。
  • 例句③:在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关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产业的讨论不绝于耳,相关产业人才培养问题也引起关注。

如数家珍: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 例句①:现在,一到周末,他就泡在博物馆当讲解员,对馆藏文物如数家珍
  • 例句②:棋盘村党支部书记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单丛茶的特点、种类。
  • 例句③:工作4年多来,她边学边干,从最开始对盐湖不太了解,到现在对这里的动植物如数家珍

闻过则喜: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 例句①:修炼挨批评这项基本功,要有虚心接受的气度。接受批评,就要拿出虚心以待、胸怀若谷的姿态,砥砺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自觉。
  • 例句②:古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喜,而今天有些人则不然,总是讳疾忌医,对比之下,实在不应该。
  • 例句③:任何新制度的实施,都需要一段调试、适应期。对于这些符合公众利益的新制度在试水时的一些遗憾和漏洞,人们不妨多一些理解与宽容,而有关部门则应该多一些闻过则喜的胸怀、多一些改革时不我待的紧迫。

广开言路:广:扩大;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的人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 例句①: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内在要求党广开言路、从谏如流,时刻接受人民监督,广泛听取群众建议,从而促进提高人民监督的实效性。
  • 例句②:音乐教育疏导,是指在通过音乐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既强调广开言路、发扬民主,又注重以理服人、科学引导。
  • 例句③:应建立畅通的智库成果快速报送渠道,广开言路、广谋良策,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智库的“参谋”作用。

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 例句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 例句②:“讳有疾”还是“治未病”?是发现问题藏着掖着、讳疾忌医,导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还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治之于未乱?
  • 例句③:儿童不是“小大人”,尤其是低龄儿童,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明显的病情变化,如果一味的在家生扛,讳疾忌医,可能会耽误病情,甚至导致不良后果。

 

 

穿针引线: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比喻从中联系、拉拢,撮合联系,使双方接通关系。

  • 例句①: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华人华侨发挥了穿针引线的纽带作用,他们可以凭借在人脉和经验上的积累,为中企投资充当向导,避免企业走弯路。
  • 例句②: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是连接段落层次的纽带。恰如其分的自然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有利于文意的连贯和结构的缜密。
  • 例句③:人们常把小范围的会面叫茶叙,大规模的聚会叫茶话会,这表明茶在社会交往中经常扮演穿针引线的特殊角色。
  • 例句④:绣娘、绣郎们正在加紧赶制一批大宗订单,穿针引线、上下翻飞,好不热闹。

 

 

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指假消息夸大后的效果)

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指真实事件,令人惊骇)

  • 例句①:这个骇客群体专门制造耸人听闻的虚假新闻,许多年轻人因此上当受骗。
  • 例句②:那些耸人听闻的谣言不仅影响消费信心,也给行业、产业带来直接的危害。
  • 例句③:报道中有关奥姆真理教制造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的细节,真是骇人听闻,令人震惊。
  • 例句④:今年春节期间,某省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假酒案。

 

 

无所适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

  • 例句①:对于如何维持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性有很多不同观点,这使得父母有点无所适从
  • 例句②: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 例句③: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理念、新事物、新名词层出不穷,常常让人感到眼花缭乱、措手不及、无所适从

 

 

因势利导: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 例句①:中国能够根据自己的要素禀赋条件,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因势利导的作用,把自己能做好的产业做大做强,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从而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 例句②: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披后世。
  • 例句③:露营经济热度飙升,山海天因势利导,将露营游和民宿游、海滨游、茶园游、赏花游、采摘游等进行有机衔接,为海滨旅游增添了新的活力与色彩。

揠(yà)苗助长: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 例句①:“欲速则不达”,事物的成长发展都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揠苗助长
  • 例句②:有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出了偏差,盲目贪大求快,脱离地方实际揠苗助长
  • 例句③:新时代的乡村旅游,必须立足本土,注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

水到渠成: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

  • 例句①:只有每一位市民发自内心地认同“文明城市”理念,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做文明有礼的城市人,“文明城市”自然水到渠成
  • 例句②:调解工作不能急于求成,要站在双方当事人的角度,深入了解双方矛盾和诉求,循序渐进,最终才能水到渠成
  • 例句③:古往今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乃至“出圈”,都是水到渠成的必然,背后承载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与实践。

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 例句①:新需求催生新市场,新市场带动新职业。为满足群众日益个性化、品质化的美好生活需求,一系列细分领域的新职业应运而生
  • 例句②:山区地域分散、司法辐射力不足,针对老百姓的司法需求,2021年“共享法庭”在临安应运而生
  • 例句③: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理所当然: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侧重:按道理应该如此)

顺理成章: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侧重:某种实际情况、客观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 例句①:子女应该孝顺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按道理应该如此)
  • 例句②:谁的爱与付出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安抚好自己的情绪、体谅彼此,多一点儿有效沟通,整个家庭才能和和睦睦。(同上)
  • 例句③:传统节日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那些富含人情味的洋节,便顺理成章地钻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实际情况、客观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 例句④:小满时节,麦类、谷物等农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恰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而田间地头的野菜正蓬勃生长,采食野菜来度过饥荒,自是顺理成章(同上)

 

 

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照顾不过来,也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 例句①:“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干工作,如果不从全局、整体去考虑,就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顾此失彼,陷入捡了芝麻丢西瓜、补了东墙短西墙的困境。
  • 例句②:当不同信息同时涌现在记忆中,人们会无法筛选出与当前目标不相关的信息,甚至还会禁不住去思考那些尚未开始做的事情,于是会出现顾此失彼
  • 例句③:在调查研究中,如果不能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就很容易顾此失彼,难以全面掌握真实情况。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也可比喻资金、物质条件,以及能力上的匮乏或欠缺。

  • 例句①:目前仅有四艘综合补给舰在海军服役,维持日益繁重的远洋训练、护航和演习,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 例句②:解决当今人类遭遇的各种难题和危机,单靠一种文明价值的智慧和能量,常常显得捉襟见肘
  • 例句③:科研人员是科普创作和科学传播的重要生力军。然而,我国的科普人力资源严重失衡,尤其是作为科普源头的科普创作人力资源更是捉襟见肘

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形容踌躇不决,瞻前顾后的样子。

  • 例句①:胡宗南首鼠两端,想固守西安,又怕成为瓮中之鳖。
  • 例句②:在那个人人不安的年代,做出怎样的选择将决定人生的走向。有人选择首鼠两端、待价而沽;有人选择随波逐流、靠政治谋生;有人选择了软弱恐惧、临阵倒戈……但总会有人选择无畏,选择向死而生。
  • 例句③:文在寅政府在“萨德”问题上一直反复无常,首鼠两端。韩国《韩民族日报》说,当选总统前后,他多次转变立场,屡屡自相矛盾,频频引发国内争议。

此呼彼应:此:这里。彼:那里。这里呼唤,那里响应。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

  • 例句①:数据开放共享与数字经济此呼彼应。加快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
  • 例句②:七大作战集群,此呼彼应,分进合击,提升社会治安掌控力,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让群众感到安全触手可及、就在身边。
  • 例句③:中国文艺界对文艺评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各抒己见,出谋划策,一时文章如云,此呼彼应,成为文艺界的一大热点。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此消彼长:(1)指“一头下降,一头上升”的整体态势。(2)指“这个下降,那个随之上升”这种双方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例句①:一年以来,欧美国家示威、罢工活动此起彼伏,暴力事件频发。
  • 例句②:远远望去,波涛此起彼伏,景象十分壮观。
  • 例句③:夜色渐浓,江风徐徐,在灯火通明的街道上,叫卖声此起彼伏
  • 例句④: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两者客观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 例句⑤:高校应促成文科、理科摆脱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不再是简单的地位升降,而是教育理念的一种重塑与深化。
  • 例句⑥:世界新秩序的建立,不是一个国家能够主导或完成的,而是各种文化在此消彼长中保持着微妙平衡。

 

 

斑驳陆离: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混杂有其他颜色,不同色彩混杂在一起。陆离:色彩繁杂,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繁杂,斑斓绚丽。(只用来形容色彩)

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参差分散、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现象奇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既可以形容“色彩繁杂”,“形状怪异”,也可以用来形容“离奇怪异的社会现象、氛围”等)

  • 例句①:《西游记》创造了生动离奇、饶有趣味的故事情节和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
  • 例句②:那一段求学的经历,奇异得好比汽车在云彩上开、耕牛在房顶上犁地,花花哨哨,光怪陆离
  • 例句③:三彩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陆离,尽显艺术魅力。
  • 例句④:798艺术区里:工业厂房错落,管道纵横,布满涂鸦的墙砖斑驳陆离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搭配使用范围较窄,通常只搭配“讲述”和“描写”)

有声有色:形容淋漓尽致,精采动人。(搭配使用范围广,形容“精彩”)

  • 例句①:基层代表们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绘声绘色宣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社区、走进乡村。
  • 例句②:该书语言生动鲜活,绘声绘色接地气,仿佛带着泥土的芳香。
  • 例句③:创意实践活动让思政实践教学有声有色,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 例句④:期待我国的遗址类博物馆未来更加有声有色,让文化遗产的价值深入人心。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侧重“话多,说起来没完没了”,含贬义;也可单纯表示“说得多”,中性;也可形容“口才好”,褒义;感情色彩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侧重说话时“从容”“底气十足”“自信”的状态,多含褒义)

  • 例句①: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在讨论案件时滔滔不绝。(中性)
  • 例句②:中国队辩手实力平均,个个能言善辩、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出口成章。(褒义)
  • 例句③:总有些人,话多、爱讲,在重大会议中、团队讨论中、朋友聚会中,动不动就开启滔滔不绝模式,但却一次也说不到点子上!(贬义)
  • 例句④:从一开始讲展板就紧张得腿肚子发抖,到下面坐着一群人也能侃侃而谈,他不知做了多少努力。
  • 例句⑤:大多数人从电视上和网络上感受到的是赵萍在会场上和建议中的侃侃而谈、自信从容。殊不知,每一件走心建议和每一次精彩发言的背后,凝聚的都是赵萍点点滴滴、费时耗力的付出与心血。
  • 例句⑥:如今虽然年岁已高,但只要聊起美术馆的往事,他们仍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不经之谈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 例句①:“讲真话”关键是与读者推心置腹,它与任何不实之词、不经之谈绝缘。
  • 例句②: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所谓“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论”等臆测。这些不经之谈最终无一例外走向破产。
  • 例句③:这话听起来好似不经之谈,但以此观察社会现象和国际事务却颇为灵验。

 

 

好大喜功: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 例句①:选拔领导干部时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及时将那些有思路、有办法、有担当、有业绩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不让那些急功近利、投机钻营、好大喜功的人有市场。
  • 例句②:时间中蕴藏着经济效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种争分夺秒都算得上利用时间的“最优解”。弦总绷紧会断,积劳容易成疾,急躁冒进、好大喜功、违背科学,实际上是对时间资源的任性挥霍。
  • 例句③: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好大喜功、大包大揽,承诺时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兑现时偏向走调、缺斤少两。

 

 

生生不息:事物不断地发展、产生。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息:没有终止。

  • 例句①: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推动着人类社会生生不息
  • 例句②:无畏艰险、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坚持到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基因密码。
  • 例句③: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一百年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熔铸成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

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 例句①: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厚积薄发,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
  • 例句②:培育强大的创新实力,中小企业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志气。要克服融资难、原料贵、订单少等重重困难,持续投入、迎难而上,才能在厚积薄发中迈上发展新台阶。
  • 例句③:年轻干部要有定力,要坚信“坚持就是胜利”,滴水穿石,在于它的韧性,厚积薄发,在于他的积累。

 

 

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尚能令人满意。

  • 例句①:澳大利亚目前的海洋战略相当不完整,只有海上封锁能力还差强人意,其他的两项能力都由美国一手包办。
  • 例句②:这篇作文虽然不够成熟,但在结构安排上尚能差强人意
  • 例句③:两部片子口碑都挺好,但票房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乏善可陈:乏:缺乏,缺少;善:优点。可:可以。陈:述说。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

  • 例句①:看似繁荣热闹的表象后面,精品乏善可陈。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深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 例句②:众多新片当中,并没有质量特别出众的国产电影,无论口碑还是话题度,都是乏善可陈
  • 例句③:在戏剧行业整体上陷入困境时仍具活力的越剧和黄梅戏,在戏剧复苏的今天却乏善可陈,令人扼腕。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仅强调二者相互配合)

相得益彰:指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或使整体结果更好。(侧重“彰”,强调“在一起,会更好”这一结果)

  • 例句①: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保证改革和法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 例句②: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市场作用多一些还是政府作用多一些,需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相机抉择。
  • 例句③: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不是同一层次上的交际工具。通过明确界定,普通话和方言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甚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 例句①:破除旧动能与培育新动能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 例句②:教育,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下一代提高生存能力。批评惩戒和赏识鼓励是并行不悖的两种方式,有些时候,“当头棒喝”甚至比温言软语更有效果。
  • 例句③:提升改造与对老建筑的保护本来可以并行不悖,恰当的修缮,不但可以让历史建筑重新焕发活力,也能够提升城区的整体质量,达到提升改造的目的。

如影随形: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者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 例句①:“世界读书日”的目的,并非号召人们要在这一天去读书,其最大的作用更多的是要提醒人们:读书,要与人生与生活相伴,如影随形
  • 例句②:从周的封建式家天下到秦汉以来的皇权帝制式家天下,儒家学说与之如影随形。有人认为,讲究民本、限制君权的儒家与绝对尊君的法家皆为皇权专制的一体两面。
  • 例句③:坐拥长江黄金水道,辐射中西部,中转全世界。果园港有先天之地利,但如影随形的是,链条长、环节多、监管复杂。打通各环节上的堵点、难点,是果园港角力的关键点。

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蜂拥: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跟,相继不断而来)

  • 例句①:如果潜水和攀岩都太过剧烈,你可以找一处僻静的海湾去喂鱼,水清得动人,有成群黄绿相间的热带鱼,洒下一片面包,它们就蜂拥而至
  • 例句②:近期,国内一些热点旅游景区因为一季度免门票措施接近尾声,又逢周末,被蜂拥而至的游客“扎堆”“挤爆”的新闻上了热搜,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 例句③:一旦第一个貌似坚挺的谎言被戳破,第二个谎言的破产自然也就接踵而至了。
  • 例句④:近年来,各类互联网平台纷纷推出会员产品。客户会员越办越多,各种“套路”也接踵而至

 

 

小题大做: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 例句①:雄企鹅这样煞费苦心地用石子来讨好雌企鹅绝非小题大做,而是由于筑巢的石子对它们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 例句②:宋诗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廉洁,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自家的蜡烛,因为在他看来,公与私之间绝对不容混淆。这在今天看来有点小题大做,但所折射的公与私的严格区分仍然值得深思。
  • 例句③:对于纠治违规吃喝的问题,有人认为因为吃喝问题给予纪律处分是小题大做。这些错误认识的本质,是把吃喝问题看小了、看轻了。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 例句①:回望历史,此言可谓不刊之论,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由其典籍承载,典籍存,则文化存;典籍亡,则文化亡。
  • 例句②: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不刊之论。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见仁见智。
  • 例句③:冯先生考订的《红楼梦》诸版本及其流传史,和他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世和墓葬地的考证,都已经成为红学研究中的不刊之论

 

 

神情自若:指神情态度十分自然。

泰然自若: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时,不以为意,能沉着镇静,不慌不乱。

  • 例句①:在慵懒的夕阳下,那乞丐穿戴齐整,神情自若地坐在马路旁,面前放着一个供路人扔硬币的碗。
  • 例句②:木船在风浪中剧烈地摇晃着,那人却稳稳地站立着,就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骑士,骑在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上,任凭野马狂奔,他却泰然自若

 

 

融会贯通: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 例句①: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把成熟的市场经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真正把崇法守信、契约精神等传统文化精髓,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到企业管理活动当中。
  • 例句②:科普影评的作者应寻找科学与电影的交汇点,将科普与艺术融会贯通,启迪思想。
  • 例句③:我们要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着力增强真学真用、笃信笃行的自觉性坚定性。

 

 

洛阳纸贵:源于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后,豪贵人家竞相抄写,抄写的人很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 例句①: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蜚声(fēi shēng,意思是闻名于)文坛的中国作家莫言获奖。一时间,他的作品洛阳纸贵,网上书城的存货被一扫而空。
  • 例句②:易中天《品三国》一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 例句③:稀松平常的能源“洛阳纸贵”,直接大幅推升了欧洲市场上的商品价格。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形容引起轰动的事物。

  • 例句①:京剧与中医、武术、国画并称中国的“四大国粹”,半个世纪前,那些名角、“头牌”演出时,往往万人空巷,一票难求。
  • 例句②:福建土楼“申遗”成功,故里南靖万众欢腾。福建漳州南靖县县城,灯火绚丽,人山人海,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 例句③:过去,人们的文化生活选项没有这么多,文学的目标很多,现象级的文本很容易出现。在今天,不仅文学,任何文艺门类要做到万人空巷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陈词滥调:陈:陈旧,陈腐;滥:浮泛不合实际。指陈腐、空泛的论调。(贬义)

老生常谈:老生:老书生。原指老书生经常讲的话。后指人们听惯了的、平常的、没有新意的老话。(感情色彩可随语境变化而变化;也可作谦辞使用)

  • 例句①: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但近代以后,古典诗词逐渐走向僵化,充斥陈词滥调,盛行无病呻吟。
  • 例句②:信任、团结与合作并非什么陈词滥调,它们是人类数个世代和世纪中经过时间检验的智慧。
  • 例句③:金融发展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但同时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题目。
  • 例句④:倘若警示教育浮于表面走过场,方式方法上呈现“套路化”,教育内容上千人一面、老生常谈,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耳提面命:提:提醒、指引。命:教导。指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也用以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

  • 例句①:优良家风通过循循善诱的情感教化、耳提面命的严格要求塑造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辐射带动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导向。
  • 例句②:总书记的耳提面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我们提供了干事创业、修身养德的根本遵循。
  • 例句③:书籍成为我寸步难离的挚爱、耳提面命的恩师和铁面无情的诤(zhèng)友。

 

 

皮里阳秋:深藏在内心而不讲出来的言论。也作“皮里春秋”。阳秋即《春秋》,借指评论。相传孔子写《春秋》,寓含褒贬而不直言(表面上不作评论但内心里有所褒贬)。

  • 例句①:在以古衬今时,作者笔端带刺,皮里阳秋。歌功颂德调子很高,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里有刺。
  • 例句②:钱钟书创作的基调是讽刺。他那魔杖般的笔,汩汩(gǔ)地流泻出无穷无尽的笑料和幽默,皮里阳秋,包藏着可悲可鄙的内核,冷中有热,热中有冷,喜剧性和可悲性难分难解,嬉笑怒骂,“道是无情却有情”。
  • 例句③:诗篇在艺术上表现为显明与含蓄的对峙,是出色的皮里阳秋笔法。

 

 

望尘莫及: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扬起来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常用作和人比较时自谦的话。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比得上。“望尘莫及”与“望其项背”表意相反:望尘莫及 = 难以望其项背、无法望其项背。

  • 例句①:南宋官窑是南宋时期专门给皇宫烧造瓷器的御用瓷窑,官窑瓷器代表了当时皇室的审美和追求,一直让后世望尘莫及
  • 例句②:诗人遵循着荷马定下的规则,尽力去模仿,从中学习,以期能望其项背
  • 例句③:与世界先进航空工业相比,我们实现了从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的历史性跨越,同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聚焦创新发展和提升核心能力的正确路径。

望而生畏: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形容人的神态威严,或事务艰难,令人畏惧。(侧重“生畏”,即畏惧、害怕)

望而却步:观看了一下就停步不前了。比喻在艰难险阻,或力所不及的事面前畏首畏尾,不敢勇往直前。(侧重“却步”,即停住脚步,没有去做)

  • 例句①:本以为邹先生极其严肃,令人望而生畏,但眼前的他银发慈面,谈笑风生。
  • 例句②:屏幕上的倒计时提示、面对镜头时的紧张和惶恐,都是一些年轻人对“AI考官”望而生畏的现实因素。
  • 例句③:迟迟没有落地的补贴细则,让有意投资光伏发电站的企业们对光伏发电站的大蛋糕望而却步
  • 例句④:近年来,国内某些博物馆以“特展”的名义,对某些展览额外收取高额门票。这种做法恐怕不仅仅把非专业人士限制在外,就连一些从事专业研究的学者也难免望而却步了。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处理艰难问题或进行繁重的工作时都显得很轻松。也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举轻若重:举轻的东西也像举重东西一样稳重。比喻做简单的事也很认真,对待事情的认真态度。

  • 例句①:莫里哀曾说:“喜剧的责任,就是通过娱乐来纠正人的缺点。”近年来的法国轻喜剧,尤其擅长举重若轻,用淡淡的笑声拆解社会难题的九连环,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 例句②:每一件看似简单细碎的“小事”,都是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和师生切身利益的“大事”,都需要我们以举轻若重的态度、严谨细致的方法、全力以赴的追求,常常牵挂在心。
  • 例句③:处理好“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辩证统一,举重若轻谋划工作,举轻若重推进工作,达到创造力和执行力的高度统一。

 

 

舍本逐末: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例句①:叶圣陶先生讲作文深入浅出,没有花架子,遵循作文构思,写作规律,是务本的做法,不同于后来者的舍本逐末,把雕虫小技说成作文的规律,把百花齐放的议论文弄成了千篇一律。
  • 例句②:为了迎合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需求,不少美术类培训机构纷纷带孩子参加各类绘画大赛和少儿绘画考级活动。这必然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绘画是人们认识和感受世界,表达个人情绪和看法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孩子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能力。
  • 例句③: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工作蚕食着我们的业余时间。工作与家的关系,不是非得舍弃哪一方才能成全另一方,而是可以兼顾的,我们不能舍本逐末,忽略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而在未来老去时空留悔恨和遗憾。

 

 

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可表示弃置不用、放着不用;不过问、不处理、不理睬)

  • 例句①:缩微拍摄后,古籍原件可以被更好地保护起来,古籍的内容也能“化身千百”、广为传播,而不是被“束之高阁”。
  • 例句②:传统的分工中,各环节的创新活动是相对独立的,环节间的纵向协同创新较少,许多理论研究成果乃至应用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
  • 例句③:要有效释放人才活力,不能把人才“束之高阁”,应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给人才搭台子。
  • 例句④:面对基层治理难题,不能因为利益的羁绊而将其束之高阁,也不能因为情感的纠葛而长期“一事一法”。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 例句①:身为一介书生,文天祥在危如累卵的局势下起兵勤王,希望能在自己挺身而出的表率下,号召起全民救国抗元的热潮。
  • 例句②:科技命脉握在别人手中,就会处处受制,军事技术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国家安全就会危如累卵
  • 例句③:此图绘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明廷危如累卵,时势混乱不堪,画家描绘这样一处祥和平静的世外桃源,或许是在混乱世事之中,为自己构筑的一处心灵栖息之所。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 例句①:驰隙流年,星移斗转。东升西降的趋势下,一些西方国家沉浸在国强必霸的迷思和杯弓蛇影的恐惧中无法自拔。对中国,他们既有污名诋毁的狂吠狺狺,也有全面遏制的虎视眈眈。狂吠狺狺(yín):像狗一样发狂地叫,借指攻击性的言论。
  • 例句②:我们大家使用的方便筷子未必来自风险区域,没必要杯弓蛇影
  • 例句③:美国总有那么一些势力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长期性挑战”,其无端猜忌已经到了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地步。

风声鹤唳(lì):唳:鹤叫声。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例句①:狼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被警笛声吓得魂不附体。
  • 例句②:当时,《流浪地球2》正在热映,网友就讽刺道,“流浪气球”让美国风声鹤唳。甚至,还有点兵荒马乱。
  • 例句③:硅谷银行倒闭、瑞士信贷危机接踵而至,让全球金融市场风声鹤唳

 

 

同日而语:把人或事物放在相同时间比较,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常用于否定式:不可同日而语。侧重“时间上”)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仅强调“差别”,即不同。不侧重“时间”)

  • 例句①:文学评论中,对早期的作品和现在的创作,不可同日而语
  • 例句②:内燃机动力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这一发明出现后,乘用车在基本原理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但今天的车与一百年前的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 例句③:科技已经普遍成为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大学的教学与研究来说,不但再没有轻忽“实用性”知识的现象,实用性知识已与纯理论知识完全等量齐观了。
  • 例句④:任人唯贤、以德为先。在人才选用方面,贤与能、德与才不是等量齐观的。

 

 

大而无当: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 例句①:文学批评渐渐被市场与媒体所左右,总是在大而无当的赞歌与恣肆恶意的攻击之间进退维谷,作家和读者很难听到真正的批评的声音。
  • 例句②:调研选题必须紧扣现实工作需要。主题如果大而无当,调研不可能做深做实。
  • 例句③:近年来,各地争相建广场,有的广场为城市增辉,也有的大而无当,成为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

 

 

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邯郸学步:典故: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比喻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相比“亦步亦趋”多了一层意思,即“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 例句①:媒体融合,千万不可邯郸学步,新技能没有学会,老本领不屑一顾,进退失据。
  • 例句②:轻易放弃自己的传统,只能落得邯郸学步的下场。
  • 例句③:学术研究不能照搬照抄、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应在独立思考精神观照下进行研究,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求真、求新、求用”。
  • 例句④:在各种兼并方式中,出钱多,实力雄厚的一方,会要求自己说了算;而实力较弱的一方虽然在名分上得到了“平等”二字,但大多也都知道自己需要亦步亦趋
  • 例句⑤:我们要深刻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既不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又要遵循规律、胸怀天下,继续守正创新、自立自强,不断开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前车之鉴: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接受教训,不蹈覆辙。比喻可引以为鉴的往事,即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 例句①:近年来因程序违法败诉的行政诉讼案件不少。尽管有前车之鉴,但是依然不乏职能部门重蹈覆辙。
  • 例句②:违规装修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件事对全体业主来说,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前车之鉴
  • 例句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以“前车之鉴”时刻警醒自己,决不能从“看书人”变成“书中人”。

 

 

克己奉公: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集体,一心为公。

  • 例句①:我们必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 例句②:奉献精神就是甘于付出、不计得失的态度,是无怨无悔、淡泊名利的操守,是克己奉公、无私无畏的境界。
  • 例句③:当官发财两条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绷紧严于律己这根弦,做到廉洁用权、克己奉公,始终一心为民、两袖清风。

 

 

越俎代庖: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 例句①:为不识字的幼儿诵读、解释是必要的,但是有的家长习惯越俎代庖,总担心孩子看不明白,会讲解太多、话太多,反而影响了孩子的自主阅读。
  • 例句②:如果政府的主导和介入过强,就容易模糊甚至打破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责边界,甚至出现政府越俎代庖的现象,挤占社会组织自主发展的空间。
  • 例句③:在非民生保障领域,只要经营者合法合规,监管不宜越俎代庖,“天价”酒店应靠市场来调节。

 

 

举步维艰: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相比后者,程度较轻)

寸步难行: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相比前者,程度较重)

  • 例句①:经历了近5年的艰苦实践,他认为,学校改革至今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核心的“去行政化”举步维艰(对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寸步难行”程度过重)
  • 例句②:在我们这个超过10亿人的网络家园中,诚信犹如阳光空气般不可或缺。从网上购物等日常应用,到共享经济等商业运营,离开诚信都寸步难行(对应“诚信犹如阳光空气般不可或缺”,“举步维艰”程度过轻)

涸辙之鲋(hé zhé zhī fù):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 例句①: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 例句②:数以万计灾民如涸辙之鲋,正需要大家伸手援助。
  • 例句③:她在废墟中如涸辙之鲋,艰难地等待着。

 

 

苦心孤诣(yì):指苦心钻研,费心经营,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 例句①:这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苦恼、苦涩,需要苦思冥想、苦心孤诣。如果当思想上的懒汉,就容易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错误。
  • 例句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老字号背后都是道不尽的苦心孤诣,数不清的传奇风流。
  • 例句③:在当时旧中国的内忧外患中,教师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方水土上一颗颗读书的种子,以求在潜移默化中“下变民风”,在苦心孤诣中“上培国脉”。

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多用来形容工作、事业、文艺创作等方面用心的艰苦。

  • 例句①:大国兴衰构成了世界历史的重要篇章,许多学者和政治家呕心沥血探寻其中的逻辑线索,产生了许多著述宏论。
  • 例句②:公元1772年,在西方世界,狄德罗呕心沥血长达21年编纂的《百科全书》11卷全部出齐,大功告成。
  • 例句③:在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大会上,李时珍呕心沥血近三十载完成的巨著《本草纲目》再次引发热议,也将大众的目光引向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未来。

 

 

标新立异: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一样。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积极)。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消极)。

  • 例句①: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科学研究首先要能标新立异,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
  • 例句②:夏洛蒂·勃朗特在这个主题上标新立异,大胆开辟了新的价值观领域,以简·爱对爱情的追求,描绘了不以金钱标价的婚姻,使读者耳目一新。
  • 例句③:有的地方搞森林城市创建不计成本,选树种不考虑当地环境气候,一味标新立异,大搞南方草原风光、中部沿海风情的反气候移植。
  • 例句④:试题均依据相应版本的课标命制,确保各卷种的考查内容都在课标要求的范围之内,不追求标新立异,不出“繁难偏怪”试题。

 

 

深入浅出: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易懂。

  • 例句①:在对外交往的实践中,可以运用切身感受、实际案例等进行沟通交流,深入浅出地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 例句②:这样的讲座深入浅出,许多案例和图片就来自我们身边,充满泥土气息,我们愿意听,也听得懂。
  • 例句③:要抓好面向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深入浅出向广大群众宣传解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洞如观火: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 例句①:人生三境界:看远,才能览物于胸;看透,才能洞若观火;看淡,才能超然物外。
  • 例句②:她对这些诗人诗作的解析,洞若观火,丝丝入扣,读她的文章,就像是面对着那个活生生的诗人。
  • 例句③:不让“同款”为山寨货遮羞,平台责无旁贷。平台坐拥先进的后台系统、人力技术优势,自能对平台内经营者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洞若观火

 

 

风流云散:像风一样流动,如云一样散开。可用其表层含义指代句子中要表达的意思,也可比喻原来在一起的人四下离散,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

  • 例句①:原本官方的礼乐教化队伍风流云散,漂泊天涯海角,这种现象代表着西周以来的文教制度正在瓦解。
  • 例句②:家谱记载着人之来处,也留下了从前社会生活与历史细节。它们在乱世与变故中风流云散,人们一路寻根问祖,其中蕴藏着无数的动人故事。
  • 例句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网红主播未必有表面上看起来那样轻快光鲜,当自带的流量风流云散,过气网红要回归正常生活恐怕会经历更多波折。

土崩瓦解: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1)可形容分裂瓦解。ps:当形容分裂瓦解时,程度比“分崩离析”更重,表示整个组织彻底的溃败、垮台。(2)也可形容“观念、信念、信心”等崩溃、崩塌。ps:“分崩离析”无此意。

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只能形容国家、集团、体系等分裂瓦解。

  • 例句①:亚历山大帝国,最终土崩瓦解分崩离析
  • 例句②:虽然他们想要制造一种团结的假象,但事实上,如今的北约正在分崩离析
  • 例句③: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是一个褒义的字眼。一个年轻人处事得当,会被说老练、老成。但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沿袭了数千年的观念,短短数十年土崩瓦解
  • 例句④:在灾难面前,人类需要的是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当灾难一次又一次袭来,人类的信心一次又一次土崩瓦解,“希望”则显得更加珍贵。

 

 

 

各行其是: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比喻各搞一套。(侧重强调“按照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去做”,并非有意“互不配合”,仅是各自所认为的“对”不一样。不光可表示“行动”,也可体现“思想不一致”。)

各自为政: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单纯强调“办事不互相配合”。)

  • 例句①:“竹林七贤”各行其是,各有个性;有相通的人生观,也有相似的处世态度。他们既是一个个不可互相取代的“个体”,又是具有明显“标签”意义的“群体”。
  • 例句②:“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皆有各自的标准法度。但总有人不守规则、各行其是,个中道理值得深思。
  • 例句③:倘若没有做到“上下游一盘棋”,各自为政,互不配合,势必会出现“九龙治水”的局面,影响治水效率。
  • 例句④:地方相关部门要充分考虑的是如何整合旅游资源,欢迎八方游客,打造有温度的旅游目的地,而非让景区景点各自为政、故步自封。
  • 例句⑤:我们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能各行其是各自为政

唯我独尊: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 例句①:真正的文化自信,并不是唯我独尊、盲目排外,而是要开放包容。
  • 例句②: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绝对不允许在人民面前摆出唯我独尊的样子。
  • 例句③:科学的担当,不是固步自封,不是唯我独尊。应当欢迎讨论、辩论、验证、反驳,在理性和良好的环境中,不断前进。

 

 

稗官野史: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 例句①:除了读“正史”,他对所谓的“野史”也多有涉猎,认为不能因为稗官野史记述的内容假的多,就不读了,那是自欺欺人的形而上学。
  • 例句②:《唐朝诡事录》作为一部贯通庙堂与江湖的古代探案剧,虽更加贴近稗官野史的美学气质,但对于某些社会历史元素的呈现内含着一定的辩证思维。
  • 例句③:总有些人为了引人注目,不惜故弄玄虚,用道听途说的稗官野史代替真实的历史,看似有趣,实则贻害无穷。

 

 

集腋成裘: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积小为大。

  • 例句①:大数据以量取胜,孤立的单个数据几乎没有商品价值,但是一个个数据集腋成裘,便是宝藏。
  • 例句②: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每一项我所接触到的“非遗”,如广彩、古籍修复,都是千百年的积累,集腋成裘、水滴石穿。
  • 例句③:经济发展靠的是点滴之功,只有驰而不息,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击节赞叹: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形容对人的行为、言论、诗文、技艺等十分赞赏。

  • 例句①:每当读到令我击节赞叹的好作品,我总是特别好奇,忍不住想探究作品背后的隐秘。
  • 例句②:画家的奇思妙想“超然远寄”,令人击节赞叹
  • 例句③:在各项重大举措中,实施汉字简化方案以及确立汉语拼音方案是令笔者击节赞叹的务实、明智之举。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 例句①:这件古乐器造型之奇特,构思之精妙,令人拍案叫绝
  • 例句②:他身穿汉服,端坐弹奏古琴的反差感赚足了观众的眼球,一曲《醉渔唱晚》更是令大家拍案叫绝
  • 例句③:秦昊在《漫长的季节》中的“毁容式”演技,令观众拍案叫绝

 

 

 

求全责备:责:要求;备:完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 例句①:根据职位对人员素质、能力的需要,挑选合适的人去担当,充分发挥其优势,不求全责备,这是人力资源配置的能级对应原则。
  • 例句②:明令禁止对基层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甚至伪问题求全责备、“鸡蛋里挑骨头”。
  • 例句③:从《狂飙》的播出,我们能够感受到CCTV-8高度重视作品质量同时也不求全责备的胸襟与气度。

 

 

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 例句①:自张爱玲在大洋彼岸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悄然告别人世至今,张爱玲研究已经蔚为大观,海峡两岸三地出版的张爱玲传记、张爱玲研究专著和张爱玲评论汇编接连不断。
  • 例句②:放眼今日之中国,文化创新创造竞相涌现、蔚为大观,更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印刻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火起来”。
  • 例句③: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孑:孤单。孤零零的一个人站着。形容一个人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形影相吊: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两词可连用,也可分开单独使用,均可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 例句①:文艺如果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会被时代淘汰。
  • 例句②:对于茕茕孑立的守塔人来说,孤独是一门必修课。
  • 例句③:黄昏月上,正是与所爱的人相会的时刻,而主人公却依然形影相吊,徘徊楼下,不见人归。
  • 例句④:他们为了忠孝节义的别样人生,在中国渺远的历史长河中绝无仅有、旗帜孤悬、形影相吊,他们的绝世之才与钢铁不催的坚强意志且是常人可及?
  • 例句⑤:历史经验证明,单方面闭关锁国不仅不能遏制对方,到头来只会自受其苦,甚至落得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附庸风雅: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从事有关文化活动。

  • 例句①:许多老一辈科学家,闲暇时喜欢吟诗作赋,这并非附庸风雅,而是有益的精神调节。
  • 例句②:文学之于现实社会,从来都不是附庸风雅的点缀,而是以其特有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生活。
  • 例句③:博物馆、美术馆可采取多种方式,引导观众从“附庸风雅”开始,到真正地了解文化、看懂艺术,使我们的文化自信真正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待价而沽: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机会才肯出仕效力。也比喻某些人将自己当商品,等待高价出售(含讽剌义)。

奇货可居:奇货,稀少的货物;居,储存。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共性:都可表示“等待高价出售”。

区别:“奇货可居”中的“奇货”指“稀有的货物”“珍奇的货物”,侧重强调:“稀有”“珍奇”“稀少”。“待价而沽”不侧重此意,仅强调“等有好价钱才卖”。

  • 例句①:在商标注册中,个别企业只注册但却不使用,待价而沽,真正的使用人只得高价赎买,严重影响了商标应用环境。
  • 例句②:在监管触及不到的灰色地带,确实存在某些负责实习生招聘的人,将真实的实习机会拿来“待价而沽”的情况。
  • 例句③:随着注册制全面推进,新股上市数量势必增多,上市公司“奇货可居”的时代一去不返。
  • 例句④:“天价”片酬与行业畸形是恶性循环,互为因果的关系,因为现有的行业的畸形,才导致对明星效应的依赖,一线明星奇货可居,片酬自然水涨船高。
  • 例句⑤:那些藏书对于他们来说,并非点缀生活的可有可无的消遣之物,也不是奇货可居待价而沽的收藏品,而是获取知识、探求真理、钻研学问所必需的文献资料。

 

 

条分缕析:缕:线;析:剖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形容分析得细密清楚而有条理。

  • 例句①: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建设,除了宏观维度的考量,更需要大功细作,从微观层面入手,条分缕析,聚沙成塔,一砖一瓦搭建大厦。
  • 例句②:在是非问题上,自媒体不仅要理解背后道理,更要善于用条分缕析、循循善诱的方式,把道理讲给更多的普通网民听。
  • 例句③:科研人员对这些数据条分缕析、归纳演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能够为国家决策服务的科技智库。

 

 

 

画龙点睛: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1)可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2)可比喻做事的关键部位处理的好,使整体效果好。(3)可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 例句①:在每章的末尾,他皆有一篇“后话”,以画龙点睛的方式,点破故事背后的哲理。
  • 例句②:大数据要发挥更大的效果,人工智能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例句③:洁白的佛手之上,翠鸟的色泽犹如一汪绿水鲜艳明快,极具画龙点睛的意味。

穷形尽相:(1)指文学作品描写刻画得十分细腻,极其生动。(2)形容丑态毕露。

  • 例句①:作者描摹人物穷形尽相,传神写心。
  • 例句②:这首写景诗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相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工致:工巧精制)
  • 例句③:不言,是因为不必言。有些美,一张扬就会扭曲。有些美,一说破就会穷形尽相
  • 例句④:万庆良落马后,媒体曝光了其很多见不得人的丑事。落马后的穷形尽相与落马前的完美评价形成强烈反差,使原先的任职评价非常尴尬。

 

 

他山之石: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琢磨玉器。后以“他山之石”比喻可取以为法,帮助自己提高、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外力(人或意见)。

  • 例句①:以“他山之石”磨砺智慧,以“他人之事”启迪未来。
  • 例句②:郑州市城市管理局不断加强与前沿城市的经验交流合作,以他山之石补己短板。
  • 例句③:今天回顾、思考并深入探讨“钱学森之问”,更应借鉴他山之石——学习、借鉴和发展冯·卡门当年的科技教育“创新”思想。
—— 完 ——
相关推荐
评论

立 为 非 似

中 谁 昨 此

宵 风 夜 星

。 露 , 辰

文章点击榜

细 无 轻 自

如 边 似 在

愁 丝 梦 飞

。 雨 , 花